婚喪喜慶篇
“做三不做四”與“賀九不賀十” 賀壽,民間稱之為“賀生日”、“做生日”。年青人生日一般稱“做生日”,五十歲以上就說是賀壽了。沒有說“三十大壽”的,因為據(jù)說33歲才是本壽,33歲之前死了算討債鬼,30歲怎能說大壽呢。“五十大壽”、“六十大壽”或七十以上都是說大壽的。 做生日一般是在“整生日”,即逢十的。小孩10歲生日必定要做,舅舅要把這件事作為大事前去祝賀。20歲生日是要做的,因為已正式步入成人階段了。女婿三十歲生日,岳父母是要來做生日,這些都是傳統(tǒng)的習俗。“做三不做四”,就是做三十歲生日,邀請親朋來賀,主人設宴,40歲生日就不做了,為什么呢?主要是出于忌諱。“四”與“死”諧音,“做四”豈能“做死”!故民間不管男女,不分窮富,40歲不做生日。至于“賀九不賀十”,里頭還有個小故事。 相傳八仙中的張果老,一天倒騎著毛驢來到花果山,路遇一砍柴的小伙子,他仔細一瞧,大為驚訝,說:“小伙子,別砍柴了。你的壽限已到,明天中午午時三刻,快回去準備準備吧!”這小伙子名叫王四保,起初以為老頭兒在咒他,當?shù)弥菑埞蠒r,便雙膝跪下,求大仙救命。他告訴大仙,家有年邁老母,無人侍奉,如何是好?張果老被求得軟了心,就如此這般,設下一計,叫王四保去辦。第二天,張果老邀請眾仙和十殿閻羅,到花果山水簾洞孫悟空那里“敲詐”,討一頓酒喝。眾仙腳踩祥云,來到花果山上空,頓覺酒香撲鼻。拔開云霧一看,只見半山腰擺著一桌豐盛的酒席,并無一人。眾仙甚覺奇怪,張果老說:“難道那猴頭曉得我們來,早就準備在此?”眾仙本為喝酒而來,早已垂涎欲滴。于是按下云頭,圍桌暢飲。酒至半酣,張果老將手在半空中擺了三擺。此時,躲在樹林里的四保便走了過來,說道:“諸位,這桌酒席是我特地準備請?zhí)焐窈烷愅鯛敒槲姨韷鄣,你們將它吃了,叫我怎么辦呢?”眾仙一時無言以對。張果老故意說道:“你這小伙子,年紀輕輕的,添什么壽?”接著叫閻羅把生死簿拿來看看。十殿閻羅打開生死簿一查,上面果然寫得明明白白,王四保只有19年陽壽,恰好今天午時三刻壽終。眾仙大驚。張果老叫閻王幫忙改一下,閻王怕違天條,不敢答應。眾仙就一起勸說,吃了人家的求壽酒,無功不受祿,就破例改一下吧。閻王惶不起大家的面子,并說有了責任大家要共同承擔,就叫閻羅在“十九”前面加了一個“九”字。因此王四保就活到了99歲。真是吃了人家的嘴軟,神仙也難逃。 從此,九就成了吉祥的數(shù)字,人們賀大生日,就賀九不賀十了。例如50歲生日,49歲賀;60歲生日,59歲賀。況且“九”為大數(shù),“十”已經到頂了,賀十就有到了極限的嫌疑,更兼“十”、“賊”押韻,容易產生誤解。慢慢地,“賀九不賀十”就成了壽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