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八節(jié)篇
七 月 半 農(nóng)歷七月十五叫“中元節(jié)”,這是道教祭拜地官的節(jié)日。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也是他下凡考察民間善惡的日子,所以這一天民間祭拜地官,祈求赦罪,百姓稱七月是“鬼月”,七月十五是“鬼節(jié)”,俗稱為過“七月半”,這一天有祭奠祖先之靈為標志的民間信仰習俗。民間是以一家一戶為單位,進行祭祖活動儀式,具有濃厚的崇拜祖宗亡人的成份,而舊時的包含崇拜佛教道家,超度孤魂野鬼色彩的成份已消亡。 農(nóng)家的“七月半”,人們十分重視。那時,在此之前的若干日,老太太就坐在家中,把頁頁錫箔折成銀光閃閃的錁子;準備七月半“燒”給祖宗亡人。是日,主婦一大早就忙七忙八,準備豐盛的中餐祭祖。特別是要包扁食,光準備“包肚”(扁食餡)就有許多工序,單是肉就要買、切、剁,加入粉芡、作料拌和等,也要忙上老半天;等“包肚”做好后,把準備好的用搟面杖搟好的扁食皮子放在手邊,再一只一只的包起來,整整齊齊、一圈一圈擺進那竹篩子里,真要費好長時間。正午之前,當家的先做好整潔工作,就在堂中安排好桌椅,安放好酒盅碟筷,主婦則恭恭敬敬,端上一盆盆香氣四溢的菜肴,待斟酒、上菜之后,當家的就鋪好拜墊,點起“錁兒”,舉家老幼一個個磕頭拜祖,十分虔誠。七月半是民間慎終追遠的重要節(jié)氣。是日,凡是能趕回的都要回家祭祖,出嫁的女兒也不可滯留娘家,必須回公婆家祭拜夫家祖宗。 據(jù)傳說,七月里陰司地府開“鬼門關(guān)”,讓陰司的鬼魂到民間自由活動,直到七月三十日關(guān)閉“鬼門”為止。因此,七月的最后一天,陰間鬼神就要進“關(guān)”了,人們便忙碌起來,有錢的大戶人家專門念經(jīng)、放焰口,超度鬼魂,規(guī)模甚大,主要是表示對那些沒有子孫后代,平時無人祭祀的餓鬼進行施舍。晚上還有兩個重要節(jié)目。一個是沿途焚化紙錢。人們在河邊溝旁、街頭巷尾、三岔路口,乃至屎缸頭等各僻靜處焚錢化紙,口中念著“大鬼小鬼拿錢用”,用以買囑鬼魂不要干擾自己的家庭幸福和孩子們的健康成長;第二就是放河燈。所謂河燈,就是用各色彩紙糊成的精巧玲瓏的船形物,以荷花燈最漂亮。燈中裝有半截蠟燭,有的在大貝殼里安上豆油和燈草。人們過了七月二十就動手扎河燈了,削篾子的削篾子,備紙的備紙。到了七月三十黃昏頭,人們駕起裝滿河燈的輕舟,或在岸邊慢慢放燈,此時河岸鑼鼓喧天,人頭攢動,觀者無數(shù)。過去城里最是紅牌坊以南、慶云寺以北的史家埝的河面上盛況空前。2007年農(nóng)歷七月三十,曲霞鎮(zhèn)印達村還舉辦了河燈節(jié)。當晚,一萬多盞河燈在印達村2500米的界河上點燃,使得古老的界河宛若銀河,煞是漂亮,吸引了泰興、靖江等地市民5000多人參觀。各種顏色的蓮花形河燈,訴說著人們對故人的追思,也表達著對當今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