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八節(jié)篇
從“做年豬”到“打元寶囤子” 歡樂祥和的春節(jié)氣氛,民間從喝臘八酸粥就開始了。隨著時鐘的“嘀噠”聲,年味也就越來越濃。到了廿四夜,人們動手“做年豬”,就要過年了。 做年豬就是殺豬過年,泰興人稱之為“做年豬”。這古來之風,對主人來說,是一件大事、喜事。預先得和左鄰右舍或至親厚友相約,幾個人家分一分,免得一兩家合一頭豬過年吃不了。殺豬匠固然是要首先請好,約定時間。屆時,鄰居和好奇的孩子們都來了,只見大汪盆(燙豬時用的橢圓形大盆)往門外一放,主婦燒上一大鍋滾水倒入盆內。殺豬匠舀上點冷水倒入盆內的開水中,稱為“兌湯”,以手試水,掌握適當的水溫,以防燙破豬皮。這時在主人輕輕喚豬聲中,圈板打開了。說不定是因為今天人多,或者是這蠢豬有厄運降臨的預感,盡管千呼萬喚,它就是戀在圈內不肯出來。外面水都放好了,殺豬的哪有這份耐心,一鐵棍搗將下去,豬就箭一般地沖出來。說時遲那時快,屠者就勢彎腰,一把拽住豬尾。圍觀的幾個壯漢一擁而上,拽腿的拽腿,揪耳朵的揪耳朵,大吼一聲,便把大肥豬穩(wěn)穩(wěn)當當地“請”到了寬闊的大板凳上。殺豬匠麻利地一手操起雪亮的“點紅刀”,一手挾住豬頭,嚓的一聲,眨眼間刀從豬的頸下刺進,鮮血涌出,注入放在下面的雙料缽頭里。從出欄到現在,也不過三兩分鐘,這豬也就服服貼貼,躺到大汪盆里,讓人給它洗浴去了。屠者三摸兩繞,又白又胖的大肥豬便干干凈凈的來到案板上。最讓人好奇的是給豬漲氣。屠者將豬的一只后腳趾割開口子,用挺棒插入,在皮下對其全身通上幾通后,抱住這腿用嘴對著那通好的口子,運足了氣,使勁往里面吹氣。屠者胸脯起伏,青筋暴突,肥豬則越來越“肥”,肚子膨起,四腿伸直,刮起毛來,咚咚有聲,手到之處,毛凈皮白。接著是開膛、剖肚、倒臟,斬頭去尾,三下五除二,把肥豬瓜分得清清爽爽。主婦則在鍋上忙得團團轉,紅燒肉、燒豬血、炒豬肝、炒腰花,擺滿了一桌子,每人面前一大碗燒酒,左鄰右舍相好的,團團一桌,大碗一碰,脖子一仰,喝它個酣暢淋漓。屠者則不等結席,拎起主家的恩賜———一副小腸,又趕下家去了。 廿四夜小年一過,眼睛一眨,大年就到了。三十夜,家庭主婦忙里忙外忙鍋上,男主角則忙著貼對聯、掛燈籠,“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對聯貼了,還要貼福字,貼報條,錢柜上等處要貼上“黃金萬兩”、“招財進寶”、“日進斗金”的合體字,還要掛中堂,貼年畫,“連年有余”、“喜上眉梢”,那年畫上胖娃娃抱著一條大鯉魚,讓人看著就喜興。忙了一陣后,快要吃年夜飯了,還有一件大事不能落掉,這就是打元寶囤子。打元寶囤子就是用那小蒲包裝上洋灰(石灰粉),把家前屋后四周路口掃干凈,拎著這小蒲包在地上打上一個個白色的“囤子”,預示這些囤子來年都裝滿元寶,或曰五谷滿倉,生活美滿。這充滿著人們對日子越過越美好的企盼、向往,同時也不失為人們對講究衛(wèi)生,祛病除災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的繼承。“囤子”打好以后,還要在各個路口用石灰粉畫上弓箭,以防邪祟侵襲,擾亂家庭美滿,滿心期盼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