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起居篇
2010-01-28
來源:泰興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大中小
也說黃橋燒餅 我是地道的黃橋人,對黃橋燒餅自然情有獨鐘。因為從小就領略慣了,又是家鄉(xiāng)很有名氣的特產(chǎn),那種感情也就不言自喻了。我了解的燒餅主要是指漲燒餅、脆燒餅、麻餅、蟹殼黃、崗片餅、打餅、斜角餅、大爐餅、黃燒餅、大燒餅、小燒餅等等,還有民間百姓常食的水酵餅、薄荷餅、復燒餅、番瓜花餅、茄餅等。今天人們所稱的“黃橋燒餅”是許多燒餅品種中的一種“小燒餅”。這種小燒餅經(jīng)過多年實踐,花樣不斷翻新,品種屢屢增加,工序也由三道、五道增加到今天的十八道,香酥可口;黃橋燒餅店也開到了大江南北,長城內(nèi)外,名氣越來越大,許多鄉(xiāng)親還帶著她飄洋過海,饋贈親友,實在是值得鄉(xiāng)人驕傲的事。 “黃橋燒餅”之稱應源于一九四○年著名的黃橋決戰(zhàn)。當時的“黃橋燒餅”泛指黃橋支前的各種燒餅,陳粟大軍帶領軍民與敵激戰(zhàn),新四軍將士的一日三餐就是由黃橋的六七十家燒餅店和家家戶戶做漲燒餅、攤燒餅、黃燒餅、蜂糖糕等送上前線的。新四軍戰(zhàn)地服務團的李增援和章枚還創(chuàng)作了一首激蕩人心的《黃橋燒餅歌》,很快,這首軍民魚水情的頌歌唱遍了中華大地,連毛主席老人家都曉得了。據(jù)傳,他曾和警衛(wèi)員說了句:黃橋燒餅好出名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黃橋燒餅的工藝不斷改進,名聲越來越大,兩次“中國•黃橋燒餅節(jié)”的舉辦,讓黃橋燒餅香飄華夏。凡是到黃橋的客人,在參觀了“黃橋戰(zhàn)役紀念館”、游覽了黃橋八景之后,好客的主人總是要用最好的做功最細、外觀口感俱佳的“小燒餅”來招待客人,而這種“小燒餅”就成了“黃橋燒餅”,黃橋其它品種的燒餅也就逐漸“讓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