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禁忌篇
民間忌諱何其多 民間素重禮儀,傳統(tǒng)的禮儀與民俗心理信仰有極大的關聯。由此,為趨吉避兇,免禍得福,在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便形成了種種禁忌。 請神像(例如菩薩的像、灶神、圈神等)忌說“買”,以為這是褻瀆神靈,是不虔誠的表現,而應說“請”,才能得到神祗保佑;買棺材不能討價還價,如果討價還價,則不吉利,預示死者在陰間將不得安寧;新娘子房好日之前忌單人睡,要男性的有福之人陪新郎共睡;清晨與人見面忌打呵欠,以為不吉利;忌對人說“夢境”;到藥店買藥后途中到別人家去,忌帶藥包入門,而要懸掛門外;病人請醫(yī)生開藥方,藥方不能反折,若反折則以為藥與病反,不得其效,甚至要加重病體;煎藥的水必須是河水,而且要順風取水;煎藥時以藥方代蓋器皿,以為吉利,病可早愈;藥渣必須倒于三岔路口,讓千人踏,萬人踩,以去除晦氣,不再生;新建房子自動工之日起當家人必須宿于其中,否則不吉;支鍋子鍋門不可朝東;搬家喬遷要先搬家櫥、家譜、馬桶、鍋灶;忌子女言長輩名字,特別是小名;小孩生毛病,迷信畫符、討“仙方”,化灰和水喝下;還可用筷子站水碗,念家中亡人的稱呼,念到誰筷子站起來了,就是“撞”了誰,化紙錢禱祝即可;禁忌戴雙帽子,據說戴了會死舅舅;室內禁打傘,俗信會長矮子;相親不吃蛋,“蛋”、“淡”諧音,否則事情就會“淡化”;逢喜事抓喜錢結束不能說“沒有了”、添飯結束也不能說“沒有了”,只能說“滿了”;民間對老人有“七十不留飯,八十不留坐”之說,忌留老人,特別是忌留體質差的老人吃飯、住宿;對性器官不直呼其名,只能說“下身”或其它代稱;女人以水洗身稱為“用水”或“洗腳”;上學的孩子不能吃祭祀神靈、祖宗的供品,否則上學不聰明;夜里忌剪指甲,否則會長黑色的“鐵指甲”;衣服壞了,紐扣掉了,忌穿在身上縫補、釘紐扣,否則人家要賴其做賊;禁忌對著太陽或在墳地大小便,據說是對神靈亡人大不敬,會導致災禍;禁忌舉刀嚇人;禁反穿衣,民間有“反穿衣,倒剝皮”之諺;禁用有字的紙作手紙,說這是對孔圣人的侮辱;最忌看見人性交,如不慎見到,當事人必須燃放鞭炮為見到者禳解,去除晦氣;忌夜晚探視病人,說夜里陰氣重,會加重病人癥候;放鞭炮忌一響頭,如發(fā)生這種情況,則以一句“一想(響)就想住了”相解;忌別人踏自己的身影;忌拔壽眉;男人忌著女衣,忌見到女人經血、生育時的污物,否則會招惹晦氣;男人禁戴綠帽子,民間稱妻子有外遇的男子為“戴綠帽子”者;打井淘井禁止女人到場,否則井不出水;女人忌睡覺打鼾,據說男子打鼾主富,女子打鼾則窮;家中人拌嘴,鄰人親朋勸慰,必裹扁食,以示今后大家要“裹嘴”;民間有“六臘不交兵”之說,意思是農歷六月、臘月夫妻不同房,以防大寒大熱人體受影響,同房后受涼;家有婚慶、上梁、祝壽大喜事,言語要謹慎,鍋碗瓢盆不能打破,如不慎打破,則立即念“碎碎(歲歲)平安”以解。 忌諱習俗最能反映民間的行為規(guī)范和生活慣例,其中不乏有健康和積極的內容,也有的混雜著許多迷信成份,當區(qū)別對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