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橋鎮(zhèn)《讓黨史教育點燃青春“星火”》☆
近日,2025年全國關工委“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十二橋烈士墓廣場舉行。啟動儀式現(xiàn)場,全體人員莊嚴肅立,奏唱國歌、向烈士敬獻花籃、行鞠躬禮,青少年代表齊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深切緬懷革命先烈。 百年黨史如星河璀璨,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篳路藍縷的奮斗密碼,更蘊藏著滋養(yǎng)新時代青年的精神鈣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正是要激活這座用生命鑄就的精神富礦。當紅色基因通過創(chuàng)新表達與青春對話,歷史便不再是塵封的往事,而成為照亮青年成長的明燈。 立根鑄魂,講好紅色故事“教科書”。黨史,是一座蘊含無窮思想偉力的精神富礦,其間奔涌的紅色血脈,是無數(shù)先驅以生命和熱血澆灌的精神長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傳統(tǒng)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青少年學習黨史,關鍵在于挖掘故事中與當代青少年同頻共振的“青春密碼”—理想、奮斗、困惑與抉擇。要發(fā)揮廣大“五老”的優(yōu)勢作用,善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黨史故事。要創(chuàng)新黨史教育方式方法,用生動詳實的短視頻、H5互動,再現(xiàn)長征路上的堅韌或延安窯洞里的理想,實現(xiàn)從“入耳”到“入心”的跨越。 深化教育,用好紅色基地“活教材”。遍布神州大地的革命舊址、紀念館、烈士陵園,是開展黨史教育最生動、最厚重的“活教材”在信息碎片化、價值多元化的時代,如何將厚重的黨史精神有效傳遞給“網生代”青少年,是重大課題。要精心設計紅色基地的“打開方式”:通過專業(yè)而富有感染力的現(xiàn)場教學,讓書本上的文字“活”起來;利用VR/AR技術,在展廳內還原關鍵歷史場景;開發(fā)契合青少年認知的研學路線和情景體驗活動。紅色教育基地正是通過這種“從眼睛到心靈”的深度浸潤,使歷史從“他者的故事”變?yōu)?ldquo;我們的根脈”。 學以致用,賦能發(fā)展實踐“助推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黨的百年奮斗史,是一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壯麗史詩。青少年要擔當大任,必須深刻體悟這份魚水深情,將“為民”二字熔鑄為青春最厚重的底色。學習的終點應落腳于行動,青少年要志存高遠,要腳踏實地,要樹立“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的遠大志向,將個人追求融入服務人民的偉大實踐。學校要積極搭建平臺,鼓勵參與社區(qū)治理、扶老助殘等志愿服務,要組織社會調研活動,運用“實事求是”的方法論去認識真實的中國,思考時代課題。當“強國有我”的誓言轉化為建設家鄉(xiāng)、報效祖國的扎實腳步,紅色基因便完成了從認知到認同、從情感到行動的深刻轉化,真正在青年一代身上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黨史如炬,照亮前路;信仰如磐,實干為帆。當代青年當從黨史中汲取挺膺擔當?shù)陌蹴缌α,以紅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以躬身實踐磨礪奮進之志,以實干創(chuàng)新厚植為民之情。將青春熱血傾注于強國偉業(yè),在民族復興的壯闊征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青春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