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強調,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希望,必須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變防線,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身為年輕干部,應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凝聚“三力”,做到“心正”、“身正”、“行正”,如此方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與重托。 從堅定理想信念中凝聚“精神之力”,做到心正。心有所信,方能行遠。理想信念是立黨興黨之基,也是黨員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忠誠印寸心,浩然充兩間。”回顧百年黨史,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心中的信仰浴血奮戰(zhàn),前赴后繼,用生命與鮮血詮釋了何為忠誠。15歲的劉胡蘭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說出黨的秘密;26歲的邱少云寧愿自己在烈火中犧牲,也決不暴露目標。作為年輕干部,更應從革命先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堅定信仰中凝聚精神之力,做一個像魯迅先生所說,“只是向上走”的青年,有一份熱、發(fā)一分光,在新時代的征程中舉好旗幟,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不為雜音噪音所擾,用理想信念的熱量固本正心。 從時刻自重自省中凝聚“律己之力”,做到身正。《論語》 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年輕干部的作風不僅關乎個人形象,更關乎所從事的工作、所代表的單位形象,只有正身律己,才能以德服眾。如何正身?當以克己、奉公、躬行。以克己“正身”, 守住交往關、生活關,交有原則、有規(guī)矩的益友,培養(yǎng)健康的情趣,崇尚簡樸的生活;以奉公“正身",在干任何事情時都出于公心,不搞親疏遠近,不動搖工作原則和做人準則;以躬行"正身”,堅持以打鐵必須自身硬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凡事以身作則,注重言傳身教,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是人民給的,以忠誠干凈的實際行動奮勇爭先、建功立業(yè)。 從敢于負責擔當中凝聚“為民之力”,做到行正。所謂“行正”, 就是勇于負責、敢于擔當。“行正” 是處好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根本。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的焦裕祿,到“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還鄉(xiāng)”的孔繁森,再到“為了工作,寫檢查都值”的楊奎烈,他們都在用生動的實踐譜寫勇于擔當、與人民患難與共的感人故事。我們年輕干部需要的就是這樣一種崇高情懷,在時代激流中擔起重任,在風云變幻中堅守職責。擔當是一種狀態(tài),是一種精神,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它需要真抓實干,一步一個腳印的默默耕耘。焦裕祿、孔繁森、楊奎烈等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讓我們看到,“行得正”就是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在挑重擔子、啃硬骨頭的同時練就真功夫,盡己所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