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5月,中國熱血青年作為一支新生的社會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掀起了偉大的“五四”愛國主義運動。以愛國主義、振興中華為核心的五四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青年去爭取實現(xiàn)祖國繁榮富強、民族偉大復興。“五四”精神是熱血青年們自發(fā)并逐漸凝成的一種神圣的精神追求,其精髓世代相承。 弘揚“五四”精神,堅定理想信念。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當代青年人就應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使愛國主義成為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為了理想能堅持、不懈怠,才能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時代的人生”。 弘揚“五四”精神,堅持實干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空談無用、實干興邦”,無數(shù)青年人用行動在踐行這句話,我國這些年來取得的矚目耀眼的成就,離不開全體有志青年的奉獻和犧牲。肩負著振興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這個重任的中國青年,更要自覺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奮斗不息,砥礪前行。 弘揚“五四”精神,甘于無私奉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奉獻是崇高的精神境界,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業(yè)的前提。青年只有在為祖國和人民做出奉獻時,青春才更加亮麗,自身價值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要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把個人的追求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自覺服務祖國和人民,在社會實踐中展示無悔的青春、永恒的青春。發(fā)揚“五四”精神,就是要經得起各種考驗,受得住各種磨礪,甘于奉獻、勇于奉獻。 歷史長河浩蕩向前,精神之火生生不息。每個青年都應該珍惜這個偉大時代,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做新時代的奮斗者、五四精神的傳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