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不能讓智能工具給老年人日常生活造成障礙。當前,隨著數字化水平的提高,醫(yī)院預約掛號、掃碼乘坐交通工具、掃碼支付等無形之中給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增加了障礙,讓老年人失去了安全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進智能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需求,讓科技成果惠及更多的老年人。 要在技術上給予支持。企業(yè)和政府作為智能化產品、服務的提供者,在制度設置、科技研發(fā)、產品設計上要考慮老年人群體的實際,合理進行適老化改造,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的服務。用“數字包容”解決老年人群體在智能化社會遇到的現實困難,提升老年人出行、交流、娛樂等“網絡能力”,讓老年人“無障礙”跨越“數字鴻溝”,融入科技社會。 要在情感上給予慰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思維方式,讓老年人在數字化社會也有獲得感、幸福感,不讓他們有被排斥感和疏離感。從家庭和社會的角度來說,要更加注重人文關懷,為老年人提供陪伴和支持,幫助老年人形成終身學習的動力和習慣,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同時也要增強老年人抵御風險的能力,避免他們陷入網絡謠言、網絡詐騙、虛假廣告等陷阱中。 要在生活上給予保障。統(tǒng)籌政府、社會和家庭各方面的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政務服務、生活服務,共同幫助老年人提升網絡素養(yǎng)。對于沒有設備的老年人,通過補貼、贈送等方式,免除老人后顧之憂;對于不會操作的老年人,發(fā)揮志愿者的力量進行教學;對于不愿意使用的老年人,通過樹立榜樣、增加優(yōu)惠措施等方式來激勵。多渠道、多形式營造信息無障礙的良好氛圍,讓老年人平等共享信息發(fā)展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