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網民編造謠言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再次給“鍵盤俠”敲響警鐘
2024-08-03
瀏覽次數:
大中小
8月1日,江蘇網警微信公眾號通報,沭陽公安機關成功偵破一起編造網絡謠言尋釁滋事案件。網民張某冒充涉嫌違法的某大學原教授王某某發(fā)布虛假《致歉函》,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張某“犯事兒”源于7月23日,某大學開除師德失范的教師王某某。本來,這一熱點事件隨著王某某“下課”已經平息。但是,張某竟然“腦洞大開”,不但將個人抖音賬號昵稱修改為“某某 -王”,而且還將王某某照片設置為抖音頭像,編造《致歉函》,偽造“王某某”簽名對外發(fā)布。 一番“神”操作下來,“《致歉函》”給張某帶來潑天流量,相關話題閱讀量高達數千萬次。張某無視相關法律法規(guī),造謠制造“社會熱點”,博取了關注、吸引了流量,也遭到流量無情的“反噬”,被警方處罰是咎由自取。 “在網絡空間,網民追逐網絡流量的前提條件是不能違法。如果為了流量張口就來編造謠言,必然會受到處罰。如何拿捏流量增長的分寸?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是最好的尺度。”重慶萬朗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孔華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尋釁滋事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相關規(guī)定,張某實施的“無事生非”的一系列行為,在網絡上向不特定的人群擴散,符合尋釁滋事罪的構成要件。當然,最后的罪名確定,有待于當地警方的偵查結束。 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散布虛假信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張某雖然有“麥克風”,卻罔顧法律法規(guī),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再次給惡意蹭熱點的“鍵盤俠”敲響警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