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民俗風情》
抱 愧 的 耕 樵
耕樵的名字很有趣,乳名原為根橋,中有“典故”,當年莊上人秉承老風俗,送橋樁撂在他父母床上,寓意一種愿景,生兒子有根;待有了點文化,便感到名字的直白和粗俗,遂更名為庚喬,愿高壽長庚;幾年前從工作崗位退了下來,感悟著人生的苦樂,恰如耕人柴夫,才又易名為耕樵,恰是一種回歸。 第一次讓耕樵愧疚是在早年,舉國正鬧自然災害。 1962年元宵晨起,母親眼看米壇空空,去了自留田挖回半籃子胡蘿卜,正忙著湊合一家的早飯,卻倒在灶前再沒有起來。這讓耕樵刻骨銘心的愧疚:母親沒有病卻死了,自己已是上著初二的男兒,卻不能為母親分擔饑寒。耕樵輟學了。為了這份愧疚,也為不再愧疚,耕樵決定輟學的。 那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是耕樵記憶中的難忘。踏著二十四個時節(jié)的節(jié)拍:耕田耙地、播種施肥、推車挑擔、收割打場,十八般農(nóng)家活計一一過招,摸摸肩厚了腰硬了是為負重,看看手粗了繭厚了得以耐勞。淌過二十四小時的每一天:眼睛一睜出腳就忙,走走田埂,跑跑溝頭,一路拾著的是大糞,擦肩而過的是景色;中午放工滿田里忙乎,彎腰磕頭,尋尋覓覓,一路挑著的是野菜,肚里唱著的是“空城”;夏日的午夜格外忙碌,手提馬燈,背負籠子,游走于田頭溝邊,捉到田雞剝皮,抓住癩寶刮漿,待到上街換成票子,便得一時的心花怒放。 抱著愧疚的人最難熬守的是夜。鄉(xiāng)村的夜沉寂寂、黑壓壓的,守著老屋那盞油燈的是一顆愧疚的心。耕樵因愧疚而輟學的,又因輟學愧疚著,唯一能排解愧疚的只有讀書。那個文化比物質(zhì)還要匱乏的年代,公開可讀到的是充斥著“狂熱”色彩的報刊,只是嚼得雖多而噎得卻少;暗自咀嚼的,是供著批判孔孟之道的“反面教材”,雖是只言片語,倒是有滋有味,體味多多;尋覓可得的是流傳于民間的古籍、抄本、唱書,談不上挑肥揀瘦,圖個有得。那回向莊上一老者偷偷借到一本蠅頭小楷手抄本《石頭記》,一口氣連看三遍,仿佛一席盛宴的享受,體味了一回無以言狀的快活。 “書中自有‘紅燒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樣的金石之言雖說那時受到批判,其實,腹中有點文墨的人總能少挨勞苦,耕樵倒是沾了不菲的便宜。那年月,上河工是鄉(xiāng)里男人們躲不過的“苦役”:頭上頂星星,腳下踩霜凍,肩頭磨破皮,手心長血泡。那紅旗飄飄、喇叭聲聲、號子陣陣的工地,唯有耕樵是個“文化工”,寫寫宣傳稿,出出“批判”欄,還美其名為“光榮任務”。憑著能說會道,又善吹拉彈唱,耕樵當上大隊宣傳隊隊長,存心露上一手,大著膽排演起京劇《沙家浜》來,刁德一自己當仁不讓,拉上隊長的兒子,送上一個刁小三的角色。不言而喻,宣傳隊是按整勞力記工分的。一個順水人情,竟得了意外回報,次年被隊里推薦當了民辦教師,雖說是記工分的待遇,總算從泥巴里滾過來了。 愧疚著度過那段“苦行僧”的日子,耕樵越發(fā)珍惜并不起眼又很滿足的教書匠活計,默默地鉆研,暗暗地發(fā)力,頻頻地展示,不久摘掉了“民辦”二字轉(zhuǎn)了正式,那年鄉(xiāng)里人手緊,竟被看中,借去當了代理的文書、代理的秘書、代理的文化站長,被人笑稱“三代”干部。也許命運就是機會,因有過當教師的經(jīng)歷,又做著“三代”干部,鄉(xiāng)鎮(zhèn)體制改革時當上了文教助理。此時的耕樵,躊躇滿志,有了理由不再愧疚。 秋學期開學前的教師大會,是耕樵走馬上任后第一次做報告,從講臺上面對學生,到主席臺上面對往日的同仁,麥克風前他的聲音顯然帶著激動。臺下寂靜了好一陣子,漸漸地有了交頭接耳細語的,搖頭迷眼淡笑的,靜坐晃著身子的,起身離開座位的,讓耕樵莫名著,頓失臺下寂靜時的那種莊嚴和激情。散會時,一片嘈雜聲中隱隱聽到有人議論:“原來是個別字先生。”耕樵默默地陷入沉思,淺淺地露著愧容,反倒覺得心里涌著的這份愧疚儼然是一滴催化劑;氐郊依,耕樵坦然著對老婆說:“人家笑我別字先生,真的一點不假,欠學欠學。”說完便躲進了書房。這一躲便再沒有出來,夜夜與三千多冊藏書為伴。那天,耕樵又對老婆說:“有得好吃的你想著我,做到活計你譬如沒得我。”逗得老婆朗朗著笑至今日。 耕樵這個人真的會愧疚。那天,從助理位置上退了下來,又在找著愧疚的理由,自己問自己:“混至今日,拿什么留給兒孫們?”遂又躲進書房,真的舍得,花四年時間,工工整整地把《紅樓夢》、《三國演義》抄了一遍,裝幀得很是精致,扉頁上題了自序,感言三千有余,有一句讓人發(fā)笑:“寶楷甚佳,亦請多多表揚。”那天,接到一位書法家的電話,托我找一本耕樵編著的《泰興方言熟語拾零》。 走進耕樵的書房,桌上厚厚的一疊《泰興民俗風情》文稿,一百四十五篇,二百六十三頁,剛剛出籠,墨香四溢。那些文字,來自鄉(xiāng)間的老農(nóng),來自久遠的傳承,來自筆者的感悟,是撿拾的、探尋的屬于這方土地的文化,淳樸而顯美麗,說不清它歸屬何種文體,就像鋪作小徑的碎石,但它于心無愧,讓人看到它的硬實和明亮。于是,我豁然開朗。愧疚之心原來是一種生命的動力,懂得愧疚的人,有著無須愧疚的人生。 |